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家庭用药》 > 2013年第12期
编号:13145328
试管里的“生命”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12月1日 《家庭用药》 2013年第12期
     说到试管婴儿,很多人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一个小小的胚胎在试管里慢慢长啊、长啊……最后从试管中蹦出来,正如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描述的那样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,试管婴儿并非如此。我们在中学时代的生物课上就了解到,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精卵结合的产物:精卵相遇于母亲输卵管内,相互融合后种植在母亲子宫中,进而生长发育,十月怀胎后婴儿呱呱坠地。试管婴儿和自然怀孕的区别就在于,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是在体外培养体系中结合的,培养2~3天形成4~8个细胞的胚胎,再培养5~7天形成囊胚后,移植回母亲宫腔内继续孕育。所以从胚胎移植回母体的那一刻起,试管婴儿就回到和自然受孕一样的“十月怀胎”历程。

    试管婴儿技术的发明,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里程碑,它帮助了千万不孕不育家庭解决了“无后”之忧,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。但是,如果过于“神化”试管婴儿,把其看作是解决不孕不育的“首选”方法,抑或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来满足非正常需求,其中所掺杂的伦理、道德问题,则是不正确以及不被接受的。

    就此,本期策划——试管里的“生命”,将全方位为大家解读试管婴儿的种种知识。告知读者们,应理性看待试管婴儿技术,勿盲目,勿偏信,遵从医嘱,在药物不能解决生育的情况下,合理选择辅助生殖技术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